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
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就有可能用到教案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,欢迎大家分享。
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〖本课题教学目标〗
通过教学活动,使学生体验到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,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,认识合作的条件,初步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方法,初步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。
〖教学结构〗
(一)课时安排 1课时。
(二)教学结构整体设计
教学结构整体设计分成三部分:
1.看录像,对事例进行分析。
2.进行两次分组实践活动:搭建“成功塔”。
3.关注社会生活中需要合作的事情。
〖实施过程〗
(一)课堂导入
从学生都经历过的做值日的活动导入课堂教学。学生通过看录像,分析两种做值日的态度及结果,并发表自己的看法,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想把值日做好,需要合理的分工与全组成员的通力合作。
做值日是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,他们对应该如何做值日有自己的经验,每位学生都有发言权,也容易发现问题,达成共识。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,指出录像中学生不利于做好值日的行为,并总结出做好值日的方法,初步认识到做值日这样的小事也离不开团结合作的道理。
(二)开展搭建成功塔的比赛
学生以小组为单位,用易拉罐进行搭建成功塔的比赛,比赛分两次进行。
该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,学会合作成功的方法,认识到合作不成功的原因,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。活动之所以采取比赛的形式,是因为学生年龄小,具有喜欢表现自己、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,往往在游戏中会充分表现自我,将平时的习惯、情感真实地暴露出来,教师能借机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,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。
活动准备:每组30个易拉罐。
活动步骤:
第一次:
(1)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搭建成功塔的比赛。
(2)限时两分钟。
(3)开始比赛。
(4)赛后,请搭得最高的小组的学生说说自己在比赛中是怎么做的,再请搭得最低的小组的学生说说失败的原因。
(5)各小组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。
因为在活动前我没有对搭塔的方法进行任何提示与指导,因此在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完全是自主的、真实的,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他们有的出谋划策,有的坚持己见,有的忙着搭塔,有的在互相埋怨,有的在一旁承担起指挥的任务,还有的在一旁观望。看得出,每个小组在比赛前都没有经过周密的分工与协商。各小组的成果也不尽如人意,有的虽然搭起了塔,但不符合要求;有的只搭了一半;只有一个小组获得了成功。由于每个小组的成果都在学生的视线内,所以他们都很关注获得成功小组的经验和遭遇失败的小组的教训。在此基础上,教师有目的地对正确的做法给以肯定和引导,以此起到互相交流和自我教育的目的,使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倾听中借鉴他人的经验,再经过对自我行为的反思与总结,每个小组成员都很团结,开始共同探讨搭建成功塔的正确方法。
当进行第二次比赛时,各组成员聚在一起商讨搭建成功塔的最佳方案。在搭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,许多学生还能够认真对待与自己相悖的意见。在这一活动结束后,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合作成功的条件和合作不成功的原因。许多学生认为,合作成功的条件是事先商量,大家心要齐,要互相帮助,不能相互埋怨,要合理分工,互相谦让;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是事先不商量,大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,谁也不管谁,互相埋怨、拆台,分工不合理等。这说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,通过自己与他人在合作中的摩擦与磨合,学会了与人合作的正确方法。
在学生感悟到合作重要性的基础上,把他们的视线引向社会,利用社会资源使他们意识到,学会合作的本领将关系到今后的生活,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合作,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我要很好与他人合作的愿望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,请学生观看了我国建国50周年阅兵式、学生集体跳绳等活动的录像片断,并利用教科书上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,帮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合作及合作带来的好处,使学生感受到,合作可以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,合作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困难,合作能为集体赢得荣誉,合作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。
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教学目标:
1.通过自我展示,了解自己的特点,看到自己的进步,增强自信心。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,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。
2.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。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。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,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。
教学重点:
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,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。
教学难点:
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,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。
教学关键:
培养学生不怕困难,坚持不懈的精神。
教学准备:
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;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,布置成长回顾展。
教学时间:
2课时。
教学过程:
一、谈话导入:
同学们,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能干。那么,这两年多的学习中,大家学会了些什么呢?
二、学文明理
1.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。 (板书课题:我学会了 )
(1)看课文P26-27插图,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(重点请同学说说做凉拌菜的过程。表演一下买文具。)
(2)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,我们进行“成语接龙”比赛,看谁接得最快最好?
(3)太精彩太紧张了,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。
(4)教师小结: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。知识增多了,本领增长了,比过去更懂事了。
2.看课文P28-29的插图,学生介绍:
(1)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?
(2)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?
(3)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?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,让我们学习学习。(板书:不怕困难,坚持不懈)
(4)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?
(5)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?
(6)教师小结:学习有成功,也会有失败,有苦也有乐。只有不怕失败,坚持不懈,才能成功。
三、教学延伸
1.我们来看王楠、马琳、李菊、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。
2.讨论一下: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?(勤奋、不怕艰苦、不怕失败等)
……此处隐藏4014个字……:你该怎么办呢?出示答案仅供参考:(1)告诉老师;(2)告诉家长;(3)以牙还牙,跟他对打;(4)打不起,躲得起。
师:以上答案你选哪一个?为什么?还有更好的方法吗?
2.小组讨论:应该怎么办。
3.学生交流想法。
生:第三种方法不行,不能与他对打,与他对打,就跟他一起犯错误了。
生:第二种方法还可以,让老师找他,或者让家长吓唬吓唬他。
生:第四种方法也不行,你老躲他,他会以为你胆小,下次还会欺负你。
师:现在,这件事老师和家长都不帮你们解决,请你们自己解决。
4.小组再讨论,出主意,想办法。
生:我要与他先讲道理,你打我,我并不怕你。你的行为不像一个小学生。你要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。以诚相待,相信他会改正。
生:我会动员小组同学一起跟他讲打人犯法的道理。
生:开一次团结友爱、与人友好相处的班会,让大家来教育他。
(教师此时重点“扮演”好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,不急于肯定、否定,让学生自己思考,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,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。)
第三课时
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:
1.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。
2.体验同学之间的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。
(一)小竞赛导入,激发兴趣
师: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小竞赛,比一比谁对班里同学最熟悉。谁在一分钟内所说的班上同学的姓名最多,谁就获胜。(学生争先恐后)
(二)开展游戏活动,加深了解
1.做“请你猜猜他是谁”的游戏。
让学生填写“我的好伙伴”的表格。待学生填好后,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宣读自己的表格,其他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。(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太熟悉了,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谁。)
师: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,请你们猜猜我说的这个人是班上哪位学生。
师:这是一个缺点很多的孩子。(学生一下子猜出是调皮大王×××同学。)
师: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,只要改正缺点,就是好学生。不要因为同学有缺点就疏远他,要学会帮助有缺点的同学改正错误。你们会帮助他吗?
(学生表示会,有的学生说我愿意与×××交朋友,帮他改正缺点。×××特别激动,坐得笔直。)
(三)实话实说,吐露心声
师:班上有这么多同学,你最想对哪位同学说说心里话。你可以对他提希望、表达祝福,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,鼓励他改正;也请他说一说听了这些话的想法。
(学生互吐心声,场面亲切、感人。)
师:你想为班上的哪位同学做些什么?(有的学生想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;有的想要帮助班上家境困难的同学;有的学生想送一本书给××同学读,让亲密的友谊伴他成长,让友谊永存。)
师:请制作一张心语卡送给他吧。
让学生把心语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长资料袋中。
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6教学目标:
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,增强学生对家乡民风旧俗的判断能力,探究本地区存在的陈规陋习,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。
教学重难点:
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家乡优良传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。
教学过程:
一、课前初探
1、师:上课之前,老师想调查一下,在我们班有多少小记者?你们有没有采访过别人?这次有个非常好的机会,不知大家想不想做一次真正的记者?其余同学有没有兴趣?我们要以小记者的身份去寻找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。
2、欣赏各地风土人情图片,引出课题并板书:一起采风去。
3、讨论采风的内容及采风过程中的注意事项。
二、课中探究,汇报展示,合作探究
1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内容,自由组合,可以分为“故事收集组”、“手工制作组”、“民间艺术组”等。制定计划,分工探究,也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。
2、反馈材料。感悟深化,提升认识,学习教材中的采风方法。请学生找找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几种采风的内容。教师根据回答板书:搜集传说,找对联、谜语,了解饮食,服装,学民歌和地方戏,学小手艺,了解民俗习惯。
师:除了书本上向我们介绍的几种采风内容之外,我们还可以去了解家乡的什么风情?
3、讨论采风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和寻找解决的方法。
4、采风方法训练。
师: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应当讲礼貌,这样别人才会接受你的采访,乐意教你各种手艺。下面我们来演一演小记者搜集故事和传说的过程。师演被采访者,学生当场采访。
5、学生共同评议采风训练过程中,学生行为表现的优点及不足之处。
讨论并制定采风计划
(1)分组。教师调查采风内容的意向,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自由组成小组,并按小组就坐。
(2)制定采风计划。
师:出去采风之前,先得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,想想计划除了要确定活动主题、活动时间之外,我们还得考虑哪些东西?
师小结:一个详细的计划除了必须有活动主题、活动时间、活动方法、成果表现形式和活动内容之外,还得有活动感想及小组成员等。
师出示表格:以“搜集传说”为例,填写表格。
①确定活动主题“搜集传说”。
②讨论活动方式:小记者采访,看地方日志、上网查询。
③讨论成果表现形式:讲故事、谈感想。
(3)各小组共同讨论,制定计划。
教师巡回指导,特别指导“了解家乡饮食、服装、住房特点”的小组,教师提示学生可只选其中一个内容:饮食:可以了解平时的主食、菜与其他地区的不同之处。可以学做风味小吃。
服装:可以调查本地区与其他地区服饰的不同。了解一下本地区有名的服装企业。
住房:了解一下住房的结构与装修特点。
课堂小结:师:出去采风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,但我们得注意安全,等到下次采风归来之时,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个小组的收获,到时候我们将会组织一个“采风归来”的活动。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谈谈自己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想,并且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所学到的本领。
(4)生成问题,拓展延伸“采风归来”活动,学生自告奋勇地汇报采风结果,在学生汇报时,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的内容安排在一起,并进行评价、指导。
①搜集故事和传说的,要求讲讲这一个故事或传说,并谈谈自己的看法。
②调查饮食住房的,要求谈饮食、住房的特点,再谈感想。
③收集民族习俗的要学唱民歌、地方戏,当场露几手,谈谈自己的感受。
④学小手艺的当场表演,并谈感受。
⑤调查风俗习惯用语的,把调查的结果讲给同学们听。
三、课后实践
小结:同学们,从刚才的汇报情况来看,大家肯定花了不少的精力。老师相信,你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,说不定以后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,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?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