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优秀教案

时间:2025-04-24 11:44:03
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优秀教案

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优秀教案

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,常常需要准备教案,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。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优秀教案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优秀教案1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精读课文,品味词句。

2、角色复述,体验探究。

3、联系生活,感悟生活哲理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1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。

2、复述课文内容,体味人生的哲理。

第一课时

〖教学内容

学习字词,复述课文,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。

〖教学设计

一、激情导人 ,寻求共鸣

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《在山的那边》,我们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,其实,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,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。那么,面对困难,我们该怎么办,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?如果是你,你又是怎样做的? 今天,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·亨特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的文章,看看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,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,能从中感悟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。

二、快速默读,初步感知

1、教师默读指导:朗读时姿势端正,双手拿书,声音洪亮,读音准确,停顿合理,较恰当地表达语气。

(要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,有一定的速度,阅读时每分钟不少于500字。默读完课文,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。)

2、检查默读效果:

⑴ 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?(可以概括回答)

⑵ 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?什么地方?发生的原因是什么?

⑶ 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?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?

⑷ 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?当时我是怎么想的?

⑸ 走的结果如何?

三、重点精读,合作探究

全班有感情朗读脱险部分。

组织学生深入思考、分组讨论,质疑问难。 重点在于心理感受。

教师可提供下列问题:

1、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,想想有什么作用。

2、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?这对你有什么启示?

3、你能办得到的。这似乎能办得到。我能办得到的。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?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?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?

4、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,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?

5、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?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?

6、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,再走一步的理解。

四、一般复述,总结延伸

大屏幕投影:

复述要点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环境、故事过程。

复述要求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环境、情节。

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,要突出重点,给学生创造一个阅读复述的氛围,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。

如果时间不够,可放在课外进行。

五、教师小结,布置作业

课后进行角色复述的准备:你最喜欢哪一个人,请你以他的口吻说说当时的情况。

第二课时

〖教学内容

角色复述,体验提高。

〖教学设计

一、朗读感受,温故知新

请同学朗读最喜欢的语段或语句,在体验中导入新课。

二、角色复述,深入理解

以父亲、同学、杰克的角色来复述故事,进一步认识人物,理解课文。

学生评点,提高听说能力。

三、联系生活,体验拓展

同学们,学习了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这篇文章后,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,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?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?结果如何?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,你会怎么办?(只要学生联系自己,无论体会大小,教师都要鼓励)。

拓展延伸:学习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,还给你哪些启示呢?假如你是我,将怎么办?假如你是我的同学,将怎么办?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?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,而是教我自己下来? 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,一面安慰我,一面急忙爬上石架,把我扶下来,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?为什么?(最好学生生成问题)

让学生在讨论体验中不断拓展思维的空间,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。

四、教师小结,课外延伸

1、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,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。大家在学习了《在山的那边》、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两篇课文,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?进入初中,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。要在新的起点上,追求美好的理想,就要面对无数困难。怎样面对无数困难,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,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。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,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,走好每一步,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。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,走一步,再走一步,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。

2、请同学们把课间讨论交流的材料整理在练笔本上。

3、课外阅读《迷途笛音》,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。

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优秀教案2

学习目标:

1、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,初步感知课文内容,准确复述课文内容;

2、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;

3、与《在山的那边》进行比较阅读。

能力目标:

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,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,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。

教育目标:

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,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。

学习方法:朗读;自主、合作、探究

教学用具:投影仪

教学设计:

课文导入 :

同学们,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?(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,可七嘴八舌地议论,也可插话。)《在山的那边》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,战胜困难,才看到全新的世界。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,你又是怎样做的?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,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?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,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,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。今天,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·亨特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的文章,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,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,给我们以启示的。

整体感知:

默读文章,组织学生复述课文。(大屏幕投影复述要点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环境、故事过程)

[学法指导]

a.默读要求(时间、内容)

b.复述要求(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环境、情节,即五个w)

复述抢答:

故事发生在 ……此处隐藏19315个字……说标题“走一走,再走一走”是什么意思?

(2)当“我”畏惧、不敢下崖的时候,父亲鼓励“我”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……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?

(3)作者在这次难忘的经历后,有什么深刻的感悟?这当中有什么生活哲理?

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优秀教案14

【教学目标】

知识与能力

1、品读课文,揣摩本文中人物的心理

2、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,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。

过程与方法

1、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

2、自主式、合作式、探究式地学习方式。

情感与价值

1、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,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。

2、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,面对大的困难时,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。

【教学重难点】

1、教学重点:品读课文,揣摩本文中人物的心理;领会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。

2、教学难点:多角度、有创意地探究课文内容,获得教益。

【教学策略】

讲读法合作探究法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故事导入,激发兴趣

二、研讨探究

A揣摩心理,品评心路历程

1.细读课文7-15自然段,把自己当作文中的“我”,划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,圈出重点词,想一想,读一读,去体验“我”陷入险境时的心情。

交流:现在,你就是童年的亨特,此刻你孤身一人缩在悬崖上,你的心情?

句式:我_________(心情词)(有被抛弃的委屈、有受嘲笑的羞辱、有不知所措的迷惘、有不该冒险的悔意;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),当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(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)。(全身颤抖、冷汗直冒、心在嶙峋的胸腔里面扑扑乱跳、吓得几乎要晕倒、软弱地哀求、头晕目眩、啜泣、恐惧和疲乏、全身麻木、不能动弹。)

教师小结心理描写的词句: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,有受嘲笑的羞辱,有不知所措的迷惘,有不该冒险的悔意,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。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细致的心理描写,表达了我内心复杂的情感,我的胆小、懦弱。这也是写人写事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。

B合作探究,领悟人生哲理

2、细读16-23自然段,找出“我”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“我”的心理活动的语句,揣摩“我”的心理变化。完成下表

爬下悬崖 动作 心理活动 心理变化

哭 哭着说我会掉下去 毫无信心

移、伸、探、踩 这似乎能办到 萌发信心

又照着做(移、伸、探、踩) 我能办到的 信心大增

移、爬、踩、投、啜泣 产生成就感 巨大的成就感

3“啜泣”出现了两次意思是否一样?

4.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,思考:我从爸爸指导我下悬崖脱险的事上“我”得到了什么经验?并用简短的语言写出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,写得好的我们将共同分享。

三、多角度探究文本,拓展成长空间

课文是以第一人称“我”的视角写的。请你变换视角,从杰利或“我”爸爸的角度叙述“悬崖脱险”部分。注意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,同时人物的动作、心理、语言要符合身份。

四、课堂小结,布置作业

同学们,在人生的旅途上,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,遇到困难,经受挫折,是很正常的。只要我们不失自信,牢记“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,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。你能办得到的”,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。

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优秀教案15

教学目的:

1、 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,理解文中两个古诗文小段。

2、 灵活运用速读、默读、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。

3、 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。

教学重点:

用速读、默读、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。

教学难点:

1、 第一部分写百年屈辱史的用意;

2、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。

教具准备:

《祖国》录音带、小黑板(写六种方式、《祖国》歌词)

教学时数:

一课时

教学过程():

一、 导入:

1、 激情入景:

二(4)班的同学们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。在首届艺术节中,我班荣获了第一名……这节课,希望同学们有好的表现。

2、 材料分析:

(1) 1842年8月,中英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——中英《南京条约》,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: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,中国须同英国商定。

(2) 1860年,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“万园之园”的圆明园。

(3) 1954年,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,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。

(4) 20xx年10月15日,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,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。

学生发言:中国,有着屈辱的历史,但如今,它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。

祖国能在国际上有着显赫的地位,是离不开一些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。今天,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在国防事业上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——邓稼先。

二、 初步理解课文。

1、 简要介绍邓稼先及作者。

华侨、华裔的含义。

2、 朗读课文,简要说说各个小标题部分分别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什么内容。

三、 速读课文,深入内容。

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有价值的问题。

集中讨论:

举例:

1、 第一部分,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年屈辱的历史:

既交待了邓稼先的成长背景,又突出他对民族复兴的贡献。

2、 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照起来写?

突出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。

3、 文言文的语段的意思是什么?

4、引用的目的是什么?

四、 情感渗透:体会感人之处。

读了本文,你全面了解了邓稼先,请你对照插图,阅读有关邓稼先的资料,以“我心目中的邓稼先”为话题,举一个典型事例,说说你对邓稼先的评价。

五、 内容迁引:

学习本文,你的收获是什么?我想请同学们用特殊的方式展示出来:

1、 成语。

2、 名人名言。

3、 相仿事例。

4、 一首歌。

5、 一首诗。

6、 用一组排比句。

六、 小练笔:

我们的祖国,因这样的骄子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今天,我们还不能向邓稼先博士那样为祖国去效力,但我们可以为王畈中学争光,为二(4)班争光。先前,那些同学可以说就是我们身边的“邓稼先”!同学们,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身边的“邓稼先”吧!

附:板书:

邓稼先

杨振宁

鞠躬尽瘁死而后已

《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优秀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